致富路上带头人——记河北海鉴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光

刘启云
2017-09-21


他拥有一家占地50余亩的种猪养殖基地,其中美系大白、长白、杜洛克等种猪基础年存栏达到8000头,并曾在拍卖会上拍出一头种猪四万元的高价;他培育的种猪远销山西、东北三省、天津等地,年产值达到上亿元;他的企业是廊坊全域唯一一家省级种猪养殖企业,被市政府授予“廊坊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荣誉称号;他本人带领乡亲通过种猪养殖实现共同富裕,被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河北省农村科普带头人”。他便是河北海鉴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建光。


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养殖


2008年,周建光夫妻双双下岗,不甘平凡的二人决定自谋出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人打拼出一个新的明天。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周建光发现当地的种猪养殖行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白。两口子说干就干,迅速以“养猪倌”的身份开办起养殖场。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养殖场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周建光决定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大规模,谋划并成立起河北海鉴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周建光便深刻认识到:在种猪培育道路上,只有通过科学、现代的管理运营模式,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思索,他对公司大小事务进行了系统梳理,引入进口先进设备对种猪进行定量、定时饲喂,并根据种猪日常状态,对猪的体重、食量等进行测定分析,做到对种猪的生长状态了如指掌。同时,他还聘请兽医常驻猪场,对猪场的所有防疫工作作具体部署,对种猪的饲料和药品制订了严格的标准。相较于传统猪舍,周建光养殖场的小猪们生活得格外“滋润”。这里的猪舍不见粪便污水,也没有熏天臭味,甚至还可以在寒冬腊月享受到取暖设备带来的温暖。整个养殖猪舍的各个角落都装上了监控探头,小猪们的状况一览无余,方便饲养人员随时关注并加以调整。现代化的养殖设备使小猪的成活率远远高于普通养殖户。


勤钻研思考,重人才引进


周建光是个善于钻研与思考的人。最初成立种猪养殖场时,他和妻子并没有养猪经验,猪苗引入、饲料供应、疫情防治等等都是人家怎么说就怎么干,所有的养猪知识都是自己摸索或者跑去问邻里乡亲,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时就在书上找答案。好在两人运气不错,始终没有遇到大的问题。但周建光不想把事业停留在依靠运气上。他知道种猪养殖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市场价格波动也大,并且一旦发生疫情则会血本无归,为此,在开始养猪的八年多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的养殖专业书籍、杂志,定期去全国各地同行业中的先进单位学习观摩,同时对自家种猪的生长与生理特点认真观察和思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他拥有了较为详尽的养殖经验,而放在床头的厚厚的几本养猪日记,则是对他八年来刻苦钻研养猪技术的真实写照。除了自己钻研,周建光还十分注重技术人才的引进,常年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对企业员工展开培训,并先后引入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30余名,建立起种猪繁育技术研发中心、人工授精实验室。目前,他的公司已经和河北农大、张家口北方学院国内多家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长期产学战略合作关系。其中开展的种猪定期血清检测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将猪瘟、伪狂犬等病症净化,使海鉴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的种猪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全国市场的认可和好评。


基地+农户,龙头带产业


在周建光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海鉴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就成为了廊坊地区种猪养殖业的“领头羊”,而当地的养猪业也飞速驶进了发展的“快车道”。周建光的致胜法宝是“基地+农户”的龙头带产业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施行“五统一分”的运营方式,使该地区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质量持续提升。该模式由海鉴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牵头,利用种猪养殖基地为示范,发动周边农户养殖种猪,由公司统一提供猪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技术、统一进行防疫、统一回收销售,农户分散饲养。这种方式一方面大大解决了当地养殖户在资金、技术和销售等方面的难题,另一方面也使周建光的公司产能大幅增长,在壮大了种猪养殖业的同时,实现了公司和农户的“双赢”。兰各庄村民老赵前些年一直在利用自家场地养猪,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不敢扩大规模。2013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由海鉴公司领养了300头猪仔,开始了合作饲养的尝试。一年下来,老赵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这坚定了他与海鉴公司合作的信心,并在之后几年内不断增加种猪的存栏数量。现在他的养猪场又进行了扩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老赵看着猪仔,乐呵呵地说:“跟着周总干最放心了,一年能挣二十多万元,还可以随时照顾家里,比出去打工强多啦。”


“纯生态”养殖,实现“零排放”


周建光的养殖场不仅自身清洁,没有异味,而且在他“纯生态”养殖思路的规范下,猪场产生的粪便和废水被专业设施进行了转化后放入沼气池中发酵,通过沼气发酵产生热能,解决周边农户的照明和取暖问题,可节省电、煤等有限能源。目前,养殖场周边的兰各庄、陈各庄、魏各庄三个村已经先后使用上了这种燃点高、无污染、价格低的沼气能源,受惠者达1200余户。此外,沼气池产生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摇身一变成了庄稼有机肥,周建光将这些有机肥免费提供给附近的村民种菜使用,农民用这种有机肥种植蔬菜肥效好,蔬菜品质明显比使用化肥种植出来的品质高,而且土地还不容易板结。随着时间推移,周建光的养殖场将养猪、建沼气池和种植蔬菜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整套流程下来,养殖场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水废气,完全做到“零污染”。周建光介绍:这种“零污染”循环模式,不但解决了猪场的环境问题,更为附近农民节省了家庭开支,仅家庭用电一项,每年就能给每家农户节约近千元电费。”周边的村民都说“这几年空气一直都很清新,这个种猪养殖场没有带来环境污染,相反给了我们很多实惠。”


勤劳铸成就,富裕惠乡里


八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周建光实现了由下岗职工到公司老总的蜕变,他靠着恒心、决心、信心的支持以及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改变了当地人对于养猪产业落后、传统的旧观念。由最初的自行摸索到现在的科学化养殖,由最初的“夫妻档”到现在的专业化养殖团队,周建光用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础,而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态度则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近年来,猪肉的市场价格的一路上涨,周建光又着手投资扩建了新猪舍,扩大了养殖范围,增加养殖肉猪3000多头,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随着公司的正常运转,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致富后的周建光没有忘记乡里的父老,作为三河市政协委员,他在认真履职的同时,还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带动着当地农户走上了一条靠养殖业来支撑的致富道路。很多村里村外的养猪户都会跑到他这里来吸取养猪经验,还有很多已经颇具规模的养殖场慕名前来沟通交流。随着周建光在种猪养殖方面的思考及做法被广泛传播,周边村街被带动加入到这个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地域为特征的集约化养殖模块,养殖业成了当地比较明显的标签之一,最重要的是与周建光合作养猪的农户获得了“真金白银”的收益,收入得到大幅增长。当村里的养殖户对周建光当面表示感谢时,他总会说“我不知道现在算不算成功,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一块儿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是我对父老乡亲、对社会应有的回报。”


如今,周建光的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他的个人身家也越来越高。但是每当周边村民谁家在养猪问题上有疑难问题时,他总是随叫随到,亲自上门指导防疫及养殖各项技术。他总说“乡亲邻里既然加入到养殖这个行业,我能帮忙的地方必须要加以支援,大家抱团发展才能让市场更直观地感受到我们的规模,才能让这个区域性行业获得更大的效益,才能使种猪养殖成为我们当地的一张名片。只有大家都富足了,我们的家乡才会更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