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天地宽  勇于创新谋发展 ——记华隆工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宝生

李伟光
2017-09-21


他,曾在燕郊开发区成立之初为燕郊基础设施建设呕心沥血;他,创建华隆工业园开创了我市“区中园”的先河;他,领导民建三河总支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他,连续三届被提名选举为三河市政协常委,多次被授予“十佳委员”、“十优提案”荣誉称号,已然成为三河政协的一面旗帜。他就是三河华隆工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华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宝生。


创业路,历经风雨,戮力前行谋发展

 

凡认识吴宝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敢想敢干、有头脑、有魄力的人,聊起其人其事更是点赞一片。


上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吴宝生也得益于这个年代。他从16岁就步入社会,先后挖过海河推过土,当过施工员、打字员,开过汽车,当过交通局车队队长,搬运站长,自己办过水磨石厂,1992年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给了他大展宏图的机会。在他就任燕郊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期间,授命组建主持燕郊开发区市政工程处,拉开了燕郊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幕。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事必躬亲,点面俱到,那些年燕郊开发区几乎所有市政工程建设现场,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有时急的上火鼻子出血,血压高出200,但从未停歇过。在吴宝生呕心沥血和大力付出中,燕郊开发区的基础设施从无到有,基本满足了开发区建设的配套。人们都说,吴宝生是燕郊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奠基人。


2000年4月底,燕郊开发区领导找到吴宝生,原常年亏损的燕隆建筑公司改制,打算零价转让给吴宝生。当时该公司债务1250万元,债权800多万元,包括陈旧固定资产折价500万元,另外给20亩地按每亩9.5万元的高价格为补偿,债权债务均由自己负责处理,原有职工全部接收。当时,他的心凉了一大截,一是公司债务太重;二是说是零价转让,实际是公司资产估价太高,债权小于债务;三是当时建筑市场竞争太激烈,这个公司能起死回生机会渺茫。但是看着领导焦虑又信任的目光和40多名公司职工的期盼,吴宝生倍感任重道远,热血沸腾,他勇敢地接过了这个烂摊子。2000年6月1日,原燕隆建筑公司正式改名为华隆建筑公司。为了使企业早日摆脱困境,他首先加强内部管理,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内部活力;其次,聘请两名专业技术人才,增强企业技术力量,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先后投资600余万元,更换破旧机械,提高工程质量,改变企业形象;第四,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加紧收回企业债券。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苦心经营,华隆建筑公司逐步得到了建设单位和社会的认可,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在短短四年中,华隆建筑公司凭借“诚信”和“优质”后来者居上,成功晋升到了二级资质。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不循古而兴”、“不易礼而亡”的先例时刻警示着吴宝生。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创新更加成为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的一种决定因素。当企业有了较大发展并处于良好态势时,华隆建筑公司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未雨绸缪,积极寻找企业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吴宝生的原则是:“干着今天,看着明天,想着后天,这是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关键”。吴宝生经营房地产近十年,可以说战果辉煌,但他同时也越来越忧虑开发区土地不断减少,浪费严重的问题。他知道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但经济要发展,大批企业要入驻,不用土地也不行,怎么办?吴宝生带着问题多次到国内外考察,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通过考察学习,他瞄准了工业园区这一模式。工业园区的模式,能吸引大批企业的集中入驻园区,做到高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吴宝生这一创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赏及肯定,很快就审核批准。


华隆工业园区从2004年开始筹建,于2009年全部竣工,成为三河市首座高标准园区,园区占地181亩,总投资2.2亿元,总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建有高标准厂房26栋,办公楼、食堂、宾馆、饭店、职工公寓、幼儿园、娱乐健身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工业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出租工业厂房,以过硬的硬件设施,一流的软件设施,高标准的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几年来华隆工业园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燕郊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卓越成效。目前共有21家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达3.9亿元人民币,年创产值15亿元,利税1.5亿元,吸纳1000余人就业。工业园模式的成功运行,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廊坊市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11年4月,时任国土部部长徐少史来华隆工业园视察,也充分肯定了工业园区这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模式,并号召推广。


如今,华隆工业园已成为高新产业汇集发展的航空母舰,正与兄弟园一起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政协人,勇担使命,履职尽责显作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宝生的创业事迹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他连续当选三河市第三、四、五届政协常委,廊坊市政协委员,2013年又当选为廊坊市政协常委。

 

身为老政协人的吴宝生认为,作为政协委员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既要唱好政协好声音,又要服从服务政府工作大局的需要,演好“协奏曲”。既要向政府反应社情民意,又要带头响应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工作。

 

吴宝生自参加政协工作以来,20年如一日,始终高度关注三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当好调研员、评议员、监督员,努力提高自己参政议政的意识能力,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配合市政协的各项工作,履职尽责20年来始终如一,从不辱使命。

 

吴宝生每年都拿出专门时间搞调研,契合实际提建议。他会会有提案,年年有建议,20多年来他的提案多达数十件,其中十几件被市政协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加强对水资源利用的监督》《依托太阳能核心技术,打造三河太阳能产业群》《燕郊开发区东城市政服务设施建设应与房地产开发同步》等5件提案先后荣获三河市政协年度“十优提案”奖。特别是2012年,在市政协召开的经济发展座谈会上,他提出的“建议对开发区实行封区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服务”的建议案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迅速纳入决策程序,为制定出台《关于对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新区区内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决定》提供了有力参考,在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与此同时,他一贯认为作为政协委员,既要及时向政府反映社情民意,更要带头为政府分忧解愁。1999年,三河市政府大力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服务京津,致富一方。但那时许多人对此举认识尚不到位,响应者寥寥。当时政府领导与其谈起此事时,吴宝生立即意识到:我是政协委员,政府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此时我应站出来,带头响应政府号召,尽我的责任。于是,他立即向三河市高新农业园区认租土地100亩,在最短时间内筹资200万元,建起高标准蔬菜大棚34栋。在吴宝生的带动下,三河市的大棚蔬菜种植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吴宝生所种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在京津市场很受欢迎,也得到了麦当劳连锁店的青睐,麦当劳公司与他签订了年供25万公斤生菜的合同。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来到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视察时,得知他种植的无公害蔬菜每个大棚每年能带来2万元收入,并且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实现规模化种植,既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又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对此,总书记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


民建会,与党协行,同舟共济促和谐


吴宝生同志是老民建会员,他时刻牢记宗旨,把准定位,履行职责,勇立三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头。2005年他接任民建燕郊支部书记后,狠抓组织建设,十几年来,从5名会员起,现发展到40名。在民建燕郊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民建三河总支部,下设3个支部,吴宝生任总支部主委。吴宝生对会组织有深厚的感情,自觉承担会员责任,履行会员义务。民间三河总支始终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履行职能的根本任务,带领民建会员建言献策助发展。十几年来,民建三河总支共提交政协提案60余件,反应社情民意20余条,提交人大议案18件,其中12件提案被市政协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其中5件提案先后荣获三河市政协年度“十优提案”奖。


民建三河总支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支部履行职能的着力点,引导、鼓励会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开展捐资助教、扶危济困、助力新农村建设等活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几年来民建成员先后累计捐款155万元,支持各项社会事业。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总支短时间内筹款数十万余元,参与抗震救灾,支援灾后重建;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又迅速筹款数十万余元,为灾区人民献出爱心。


十几年来,民建三河总支多次被民建河北省委、民建廊坊市委评为“先进支部”,多名会员被授予民建中央全国优秀会员、全国抗震救灾优秀会员、河北省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廊坊市“光彩事业之星”、市政协“十佳委员”等荣誉称号。


如今,吴宝生在抓民建组织建设方面又另辟蹊径,他利用自身的关系,同时也鼓励其他会员利用关系邀请或走进北京市各区县民建组织开展联谊共建活动,通过这个平台,架起了与友邻单位之间的友谊桥梁,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了解,从更多渠道及时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和资讯,开拓了自身的眼界和工作思路,不仅为加强组织建设提供了经验,也为共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修己身,甘于奉献,回报社会尽心力

 

从哪个角度说,吴宝生都是成功的,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一名响当当的农民企业家。然而,他从不摆大款的阔气、土豪的“范”,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曾经说,“我是一名普通劳动人民的孩子,是党和国家政策让我先富起来,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不能忘本,我要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一直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寻找一切机会真诚回报社会。


吴宝生为帮助困难群众共同富裕,他的公司吸纳的就业人员,大部分是本村或邻村较贫困的老党员、退下来的村干部和尚未脱贫的闲散劳动力。他还先后安排十几名残疾人在自己公司或别的单位工作,解决他们就业和生活问题。


了解吴宝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出了名的“抠门老总”。他不吸烟不喝酒,没有宾客绝不进饭店,出差在外绝不住高档宾馆,从不出入各种娱乐场所,更没有其他歪的斜的。对自己他一分钱能掰成两半花,但却非常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可谓出手大方,一掷千金。公益事业单位找他捐资,他从不说二话,要多少给多少;他为贫困农村的教育事业先后投资数万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提高本村村民生活质量,投资8万元给村里大小街道安装上了路灯;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自己捐资数万元,又动员三河市民建会员捐资数十万元支援灾区建设;青海玉树地震,他又会同三河市民建会员捐资数万元;本村村民郭马力是个侏儒,父亲早逝,母亲改嫁,郭马力孤苦伶仃,靠社会救济和好心村民帮助扶持长大。吴宝生知道此事后,把郭马力安排到自己的公司,解决了就业和生活问题。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精神指引下,吴宝生继续执着地追求着他的创业梦想,也扎实履行着他的社会责任,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