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们的眼睛更明亮 ——记千里明眼镜(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鼎华

马茂岩  张 丽
2017-09-21


周鼎华是一位从外地来三河创业的成功人士。30多年来,他从摆地摊销售眼镜做起,以信用求生存,靠质量求发展,把公司做得越来越强,现已拥有连锁店十余家,成为了三河及其周边的行业龙头企业。经营中,他不仅赢得了广大眼镜消费者的赞誉,还被聘任为三河市政协委员。


我们还是看一看,他在商场上是怎样一步一步让人们的眼睛更加明亮的吧。


地摊卖眼镜,找准立足点


周鼎华的老家江西省鹰潭市,是全国有名的“眼镜之乡”。1981年6月,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就到公社眼镜厂上班,每月工资18元。半年后,他对制作眼镜已经逐渐的入了门,并爱上了这项工作。正当他准备当个技术精湛的眼镜师傅的时候,本厂的眼镜销路出了问题,不少的产品积压在库房里,厂领导很着急。


看到这种情况,1982年初,18岁的他主动请战,凑了900元钱,买了一批眼镜,只身北上,走上了眼镜销售之路。


一开始,他先来到了香河县销售眼镜,但销路不畅。初战不利,他又来到了大厂县,结果还是一样。


怎样打开眼镜的销路呢?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随后,他来到了三河县城考察。他发现:102国道从三河县城穿过,东北三省的客人进京下卫或到南方各省开会、办事途径三河,或住店或路过,购买眼镜的人可能会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于1984年4月他来到了三河县城,在老街、北关段的一处路边摆个地摊,开始了眼镜销售。结果他的眼光没有错。来到他的眼镜摊前的既有三河本地人,也有从东北三省来的客人,只见你买一副、他要一副,每天都能卖出一二十副。到月底一结账,他开始赚到了钱。站稳脚后,他在三河销售眼镜的信心更足了。1986年,他在北关村路边租了一间门店,从此结束了路边摆摊销售眼镜的历史。1993年,他成立了三河千里明眼镜有限公司。有了钱,他还在拓宽市场上下功夫。他先后在市区银丰楼、人民商场内搞眼镜代销;到了1994年,他在市武装部路旁租了2间门店销售眼镜;到1995年,他又租了粮食局三间门脸楼,扩大规模进行眼镜销售。由于货品真、服务好,他把买卖经营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强企成功路,事业铸辉煌


刚到三河销售眼镜,周鼎华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混口饭吃”。初战告捷后,他又有了新想法: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与眼病患者的互利共赢。


拿定主意后,他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实施。他首先开分店。1997年,他在三河富达商场开设了第一家眼镜分店。开分店取得成功后,2000年,他在燕郊海洋局附近又开设了第二家分店。随后不久,又相继在三河华联、第二小学和燕郊步行街、燕溪谷、福成五期、乐天玛特等处开设了13家眼镜销售分店。在做大做强中,他还把眼光盯在了三河市以外的大中城市,几年来,分别在北京、廊坊等地开设了3家眼镜分店。其次,购设备。先后引进了日本尼德克、佳能、拓普康,法国的百利奥、依视路等几十台世界上先进的高精尖眼镜设备,为精确验光、配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抓队伍。他认为,高素质的验光、配镜师傅和销售人员是做好眼镜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他采取招聘高级验光师、组织员工脱产到天津眼科学校进修、公司内部不定期的业务培训和在工作实践中压担子等方法,全力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通过不懈地努力,他已锻造出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目前公司有员工100多人,其中高级验光师12名,中初级验配人员50多人,公司技术人员数占员工总数的70%。一流的团队,专业的验光、磨镜技能,确保了配镜合格率100%。第四,建基地。他加大投入力度,在三河、燕郊兴建了200平米的大型检验、检测配镜加工中心,为制作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眼镜提供了保障。第五,创品牌。商标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它的作用比硬实力并不差,它是企业的灵魂,是吸引凝聚消费者的利器。在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后,他积极做好注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于2003年拿到了属于企业独有的商标——“千里明”。“千里明”的成功注册,为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做好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


念好“信”字经,服务下真功


俗话说:“商道酬信”。周鼎华对此话坚信不疑,他认为,作为一个商人只有讲求信用,一言九鼎,才能左右逢源,无往不利。


因此,在经营中,他着重念好“信”字经。他首先从上海、深圳、广州等知名厂家购进中高档品牌货,出售时确保每副眼镜都有质量保证;其次,为了减轻消费者压力,他适当少加价,以确保眼镜货真价廉;再者,对入店顾客不管买不买产品,都能做到笑脸相迎,耐心推介;同时,竭诚搞好售后服务。2013年,一位60多岁的老者,来到公司市粮食局门店,说是自己的老花镜腿掉了,请维修一下。该门店的一位女销售员热情接待,并麻利地拿出一个合适的螺丝,迅速地给老人修好了眼镜。随后,该销售员又主动帮老人查看镜片,发现有些划痕,于是告诉老人镜片的保养方法,还递给老人一块软棉的镜片擦拭布,请老人今后保养眼镜时使用。这时,老人掏出钱包准备付款。售货员告诉老人:修眼镜、送软布是免费的。老人一愣,不解地说:“现在还有这事?”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老人才感动得走出店门。以后,老人曾多次到“千里明”门店购买眼镜。此外,在眼镜销售中,周鼎华不仅自己讲信用,还随时随地或在培训中告诉员工们讲信用的道理,要求员工必须履行诺言,周到服务。现在,在千里明眼镜公司讲信用、诚服务已蔚然成风,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口碑,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三河助我兴,回报以真心”


周鼎华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三河帮我走上了幸福路、成功路;我必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心实意地给以回报。”


在企业经营中,他做到守法遵规,积极纳税。有了钱,他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坚持优先安排税款,然后才是其他项开支。30多年来,他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从不拖欠。


近年来,他针对“下岗工人多,再次就业难”问题,及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为一些下岗工人、大中专毕业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他还针对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患有近视眼病较多问题,连续十年,坚持进入三河一中、二中、三中、六中、七中等初高中校园,开展公益活动,免费对学生视力进行筛查,为患有眼病的学生得到及时医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他们在某中学的学生眼病筛查中,发现有一个学生患有近视眼病,已经影响到学习,成绩下降。由于发现的及时,使这个学生的近视眼病得到较快、较好的治疗,很快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迅速地赶了上来。为了让学生的眼睛得到较好的保护,他还每年免费给学校发放标准视力表、眼镜清洗液等价值6万余元的产品,从而赢得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提供上门服务,也是他在献爱心中推出的一个重要举措。2006年,他购置了一辆专业验光流动服务车,此后连续多年深入到市区内的定福庄、煤矿、高楼、段甲岭等镇村的敬老院,为行走有困难的烈士军属、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免费上门服务。通过专业的仪器、过硬的技能检查,较快地发现了老人们的眼病。2014年,市某敬老院的一位喜欢读书看报的老人看字不清。通过检查,他们发现其患有老花眼病,且已经达到350度,严重影响了老人的阅读。立即当场赠送老人一副花镜。老人戴上后,喜悦地说:“以后再也不用看不清东西而发愁了!”


履职尽责任  商会挑大梁


2012年,凭着30年的艰苦创业、突出业绩和热心公益事业,周鼎华被推选为三河市政协委员。


对此,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三河不仅地好,而且人更好,对他这个外地人给予了重看,给予了重托。自己作为一位在三河创业多年、并取得成功的江西籍企业家,更应努力工作,多做奉献。几年来,尽管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只要是政协有工作,不管是参加会议,还是考察调研,他都积极参加,从不缺席。在政协召开的会议上,他积极行使委员权利,认真参政议政,为三河的经济发展,为三河的社会和谐建言献策。


在企业经营中,他还主动地为自己的江西老乡服务。在异省他地,别人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却是“老乡见老乡,为您服务忙”。他发现有不少的江西老乡,近几年来在京东地区创业发展。他们有的干起了眼镜销售,也有的搞起了断桥铝门窗加工,还有的开超市或经营手机销售及维修,老乡人数总量不少,但由于是单打独斗,抵御经营风险能力低,遇到资金短缺、项目缺少、产品滞销和信息不畅等困难,不易解决。为了扭转老乡们所处的这种被动局面,他认为应靠集体的智慧,众人的力量,抱团发展,共克难关。因此,他多次到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工商联和河北江西商会等单位,申报成立河北省江西商会京东分会。在他和其他一些江西老乡的努力下,2014年8月,成立京东分会的申请被河北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批准,并批准他担任分会会长职务。从此,他为老乡服务的劲头更足了。目前,该商会已发展企业会员200余家。经营中,自己公司的事再多,他也挤出时间,为老乡排忧解难。


30多年来,周鼎华在三河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2000年通过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验收,顺利进入“省一级眼镜公司”行列;2003年成功注册“千里明”眼镜商标;2005年获得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2011年获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国家级专业验收,被认定为“国家专业认证企业”;2016年被国家轻工业眼镜信息中心授予“中国最优眼镜零售企业”称号。周鼎华本人,2014年、2015年先后被三河市政协评为“优秀委员”、“十佳委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