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秘密 宁死不屈

李成口述 孙万千整理
2017-10-19


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震撼全世界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有着强烈爱国爱家传统的泃河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很多村庄的血性男儿们,有的抛家舍业走向抗日前线,真刀真枪地跟日本帝国主义拼杀;有的留守村庄,积极发动群众,成立民兵组织,站岗放哨,传送情报,支前除奸。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他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不怕流血,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惊天动地的壮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记述的李山的事迹就是其中之一。


李山,男,1924年出生于三河市黄土庄镇泃河东岸的闵庄子村。李家世代为农,父亲李进隆,忠厚老实,种地为生。家境虽贫,父亲仍盼子成龙,含辛茹苦送李山进学堂读书,使李山成了闵庄子村少有的“文化人”。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很快,战火就烧到泃河两岸。日军在闵庄子村周围的段甲岭、桑梓、尤古庄等镇建立了据点,监视附近村民的行动,妄图切断人民群众与冀东抗日队伍的联系。当时闵庄子村为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管辖,处于冀东抗日根据地的边缘,群众基础较好,党组织和抗日武装活动频繁,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抗日热情很高,先后有20多名男青年投身抗日队伍,其中有7名烈士献身沙场或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


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在抗日氛围的影响下,血气方刚又有点文化的李山更是按捺不住满腔的抗日热情,决心拿起刀枪与日军拼杀。1940年的一天,他背着父母找到区小队要求参加抗日队伍。队长李良表扬了他的爱国热情,但没有批准他入伍:一是他年龄尚小,只有16岁;二是他刚刚结婚;三是闵庄子村的革命工作需要一个有文化的人来组织。因此,李良就劝他留在村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活动:“在前方拿刀枪是抗日,在村里发动和组织群众做好支前也是重要的抗日工作。”并郑重通知李山,经过区委研究,任命他为闵庄子村的八路军办事员。鉴于当时闵庄子村周围设有据点,日伪军活动非常猖獗,经常到闵庄子村扫荡,为确保安全,李山的身份不能公开,各项工作要秘密进行。听了区队长李良的一番话,李山认识到了支前工作的神圣,区委把这样一项重要工作交给自己,说明对自己的信任,因此,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滚滚的泃河在三河境内由北而南,又由南而东向蓟县流去。闵庄子村正好位于泃河由南而东的转弯处,处于段甲岭、桑梓、尤古庄等日伪军据点管辖区域的连接处,因此,活跃在蓟县盘山一带的抗日队伍和区小队经常在这村集结,召集周围村的抗日干部开会。李山主要负责号房、号饭、送情报,布置儿童团假借放羊、拾粪等站岗放哨,遇到情况及时通报开会人员安全撤离。


1941年冬天,区小队先后两次在闵庄子村秘密开会时遭到敌人破坏。虽然敌人进村前已被李山发现,并及时通知了开会人员,但在撤离时还是在村外和日伪军遭遇交了火,致使两名区小队战士血染泃河,一死一伤。为此,区小队断定村中一定有通敌分子,必须对其狠狠打击。于是就把挖出通敌汉奸的任务交给了李山。


李山年龄不大,却非常聪明,心里很快有了怀疑对象——本村一马姓父子。为了掌握确凿证据,不冤枉好人,他故意制造了一个区小队在村里开会的假消息,并暗中盯梢。半夜时分,马姓父子偷偷开了家门,悄悄来到所谓区小队开会人家的房前,发现院里隐隐有灯光和人声。确认区小队开会的消息属实后,马姓儿子回了家,马父就溜出村子向桑梓日军据点报信去了。第二天天未亮,日伪军就包围了闵庄子村,结果扑了空。为维持这条“眼线”,日军明着没难为马氏父子,但却狠狠训斥了在桑梓伪警备队当小队长的马家姑爷。


李山掌握了马氏父子确凿的通敌罪行后,把情况报告给区小队。经过区小队研究,决定除掉这对汉奸父子。一天夜里,在李山的配合下,把马氏父子从家中逮捕押到村外处决了。从此,闵庄子村的抗日活动安全了许多。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面对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已失去了原有的锋芒,加之人力、物力的不足,欲速战速决,就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围剿和扫荡。冀东抗日武装一度收缩到盘山深处。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支援山区抗日武装,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各村开展了支援前线的活动。李山和村干部一起,积极筹粮筹款,发动妇女做军鞋,秘密购买布匹、纸张、药品等军用必需品,利用夜间或雨雪天,避开据点日伪军的视线,赶着毛驴或推着小车走乡间小道,把一批批支前物资送到山区,并带去家乡父老对子弟兵的慰问,大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抗战热情。


李山等人的抗日活动,虽是秘密进行,但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任桑梓警备队小队长的马家姑爷,更是报仇心切,经常纠集日伪军到闵庄子村寻衅滋事,暗中察访参与处决其岳父的人。耳闻李山是个参与者,就在1942年5月的一天上午,带领日伪军闯进闵庄子村,把全村人驱赶到村中大庙前。当时,村干部们闻讯已躲了起来,李山因事没来得及躲避,也和村民一起被赶到大庙前。日军先讲了一套“大东亚共荣”后,就开始向人们逼问村干部和区小队的下落。不管日军怎样威逼利诱,大家始终闭口不答,以沉默相对。无奈,马家姑爷就点出了李山的名字,在大庭广众之下,李山被从群众中拉了出来。但他仍默不作声。这时天已近午,日伪军就把李山和村里另一名叫李全的男青年捆绑着押回桑梓据点。

在据点里,日军把李山和李全交由伪警备队小队长马家姑爷审讯。马家姑爷把审讯重点放在18岁的李山身上,让其供出村干部和区小队人员的姓名及处决马氏父子的人。李山均以“年龄小”、“不知道”、“没参加”作答。


马家姑爷见讯问没有结果,就怀着极强的报复心理对李山施以酷刑,上老虎凳、灌辣椒水。李山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始终保守秘密。无奈,敌人就把李山捆绑后关在一个小屋里,不给饭吃,不给水喝。


到了第三天,马家姑爷又把李山押到审讯室,见李山已奄奄一息,仍不招供,就随手拎起一把扫地笤帚醮上煤油用火点着,从李山大腿一直烧到胸前。一阵钻心的疼痛使得李山立即昏厥了过去。被几瓢凉水浇醒后,李山仍不吐口。马氏姑爷又点着一把笤帚继续烧。李山又一次昏了过去,苏醒时仍被关在小屋里。李山此时只有一个念头,宁死也要保住村干部和区小队的秘密,决不出卖同志和战友。


李山、李全被捕后,区小队和村干部都很焦急,就凑足了一笔资金,通过关系买通了在据点里给日军当翻译的一个人,为李山、李全说情。日军见确实问不出什么东西,又见李山伤情严重,就在第三天放了李山和李全。李山和李全被村里人抬回家后,李全因伤势较轻,调养一段时间就痊愈了,可李山因伤势过重,全身大面积烧伤,当晚就光荣牺牲了。因李家很穷,村里就凑钱打制棺材将李山安葬在村南泃河岸边。解放后,李山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山生前曾有一子,牺牲两年后幼子因病夭亡,其妻陈淑琴侍奉公婆艰难度日。后来,过继其家族人李芳之子李宝贺为嗣。作为烈士的后代,李宝贺非常要强,入了党,当上了村干部。改革开放以后,办起机加工厂,不仅自己过上了幸福生活,还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多年来,为了继承李山的遗志,作为继子,李宝贺对李山的遗属全力尽孝,承担了三名遗属的全部生活费用,而且先后送走了三位老人。为了更好地悼念李山,用李山的精神教育下辈儿孙,李宝贺把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平掉的李山坟墓修葺一新,每到李山的祭日和清明节,他都亲自带领儿孙到墓前祭奠,教育儿孙要永远继承先烈遗志,跟着共产党,为祖国尽忠,为人民尽力,为长辈尽孝,做一个弘扬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的忠孝两全的人。


(李成:现年88岁,闵庄子村老党员、原村会计)


分享